lv

婴幼儿期通过早教学习来培养早慧儿童

[2020年09月08日 19:32] 来源: 网络网 编辑:小编 点击量:0
导读:用这样一个标题,无意于带给家长恐慌和焦虑、无意于指责已经提前教孩子认字的父母,更不是教条地认定学前就一个字都不能学、孩子问也别教。用这样的标题,是想提醒那些期望在孩子婴幼儿期(0-3岁)通过让孩子学习抽象知识(如认字)来培养早慧儿童的家长引起足够的注意。前段时间写了两篇探讨别让孩子早识字方面的文章,引

用这样一个标题,无意于带给家长恐慌和焦虑、无意于指责已经提前教孩子认字的父母,更不是教条地认定学前就一个字都不能学、孩子问也别教。用这样的标题,是想提醒那些期望在孩子婴幼儿期(0-3岁)通过让孩子学习抽象知识(如认字)来“培养早慧儿童”的家长引起足够的注意。

前段时间写了两篇探讨别让孩子早识字方面的文章,引来赞同和反对两方观点的“碰撞”。关于认字这件事,我都觉得自己有些罗嗦了,实在是欲说还不休。我并不想把自己的看法强加给谁,只是每当我看到在“辩论”中总有一些感到困惑的新手爸妈,我就在想,自己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说清楚,希望能够通过进一步的阐述和补充,让朋友们能够在充分了解信息的基础上做出自己应有的判断。

为什么那么多家长对“早教”和“早慧”如此渴求?为什么“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在眼下的中国得以大行其道?为什么家长们一方面对孩子被扭曲的教育折磨感到痛心不已一方面还在热情地当“帮凶”?

因为中国的家长坚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因为家长们太渴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成功者”。

“成功者”的定义,在当下的中国,很简单——有钱,或者有势,最好是有钱有势。人的一切能力和资源,都在努力地转化成钱和势。即便是原本最该看淡这些的知识界和知识分子,也无法避免地裹挟其中。例子太多,不胜枚举。

但我不想也无权鄙视这种人生观和价值观——因为,这是社会的现实造就的。每天稍微关注一下各类媒体,你就不难看到数量庞大的弱势群体生存的举步维艰和缺乏保障,此类报道,车载船装。没钱没势,注定了要在当下的生存环境中成为被压榨和不受保护者。我在媒体工作,感受更加明晰。

是的,正如明净所说,早教的“功利性”,其实是源于身边的环境、国情和教育现状等。而且,现在是信息社会,讲求高效率、快节奏,人们更注重结果,评判价值和事物的好坏主要以结果为导向。我们都深陷于这样一种高速旋转的模式中停不下来,为了生存或者更好地生存,不由自主地加快节奏、没有时间喘息和思考。不知不觉中,我们把这样一种思维模式,也带给了孩子。我们没有时间和心思去耐心等待孩子慢慢长大,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早一点、再早一点,早走路、早认字、早看书、早上学......

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早,未必就好!不仅不好,过早学习抽象知识还会带来很多弊端。

不客气地说,“早”学的最大好处是舒缓了父母焦虑的心,也满足了一些早教机构的盈利目的。不管是“焦虑型”还是“不焦虑型”的父母,最需要做的是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提供最适合孩子的环境和引导,那样的话,每个孩子都是“天才”。

和大自然的万事万物一样,孩子的成长是有客观规律的,违反成长规律的“促成”,就象用化肥催熟的蔬菜、靠激素长大的鸡鸭一样,尽管眼前我们一时看不到它的弊端,但是从长远来看,是非常不利于孩子发展的。现在我们都知道,婴儿在学走路之前多爬行,对大脑发育很有好处;让孩子经过充分的自主爬行、他逐渐就能够自发地站立和学会走路。但是如果逾越了这个阶段,过早地扶着孩子走路或者让孩子坐学步车,当孩子提早体会到行走的乐趣——比爬行看到的视野更大、更容易接触身边的物品、而且比爬行轻松,此时的孩子就不肯爬了,而是更希望让家长帮助他走路。这其实就错过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时机。

在支持孩子提前认字或者学数学等抽象知识的看法中,有一类看法我觉得会“误导”家长。一些家长认为,我的孩子“自己有兴趣”学认字、所以我教孩子是“因材施教”,不是“拔苗助长”,这样就不会有问题。我不否认有认知超长的神童存在,但是神童的情况是非常非常个别的、要经过专门机构进行鉴定并给予具体的指导。可是我们现在的社会中,提前学认字却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而且是从一两岁、甚至几个月的孩子开始,一些机构和家长把三岁孩子认几千个字做为培养目标,这就要引起格外的注意了。

小孩子天生就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心,看到字就问是什么,这是非常正常的,就象他看到其他事物感到好奇一样,如果不给予特别的关注,孩子会继续用自己的方式去观察和了解身边的万事万物,然后再逐渐由具体的感知上升到抽象思维;这是孩子的学习方式。但是,如果家长非常热衷于让孩子认字,当孩子认识一个字之后表现出极大的关注,那么孩子就会出现“认字的兴趣”,因为小孩子是靠父母(抚养人)才能生存的,取悦抚养人是孩子的本能。如果周围的环境都是与认字相关的、比如孩子接触的玩具都是识字卡片、图书,家长还带孩子去上认字兴趣班等等,孩子确实能认识很多字,但是,我们需要反思一下,这样做的意义何在?真的就能让孩子领先于起跑线吗?这样做对孩子今后的发展会带来什么样的弊端?

一、了解儿童认知发展的普遍规律:

儿童心理学发展史上极具影响力的著名心理学家把儿童看成一个充满好奇的、积极能动的探索者,认为儿童在自身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皮亚杰把孩子的认知发展分为4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是现代教育的基础,后来又经过大量科学家的长期观察、论证和补充,充分证实了孩子最适宜从6-7岁开始接受学校的正规教育,学习抽象知识。

儿童在前运算阶段(2-7岁),开始使用大量心理符号来表征他所遇到的事物和事件。但是这个符号不是我们说的认字,而是用一个事物代表另外一个事物,比如用积木代表小汽车;这个阶段,语言是最明显的使用符号的做法。

2-7岁这个阶段还被分为:前概念期(2-4岁)和直觉期(4-7岁)。之所以分为两个阶段,是源于孩子符号思维的发展:随着孩子的思维发展,由具体的实物、到语言、到图形,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皮亚杰认为,从有很强的好奇心、凡事都要动手操作的婴幼儿,转变为使用符号且有思维能力的学前儿童,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我们做为家长不要人为干预孩子这个发展阶段,肆意让它提前。

查看更多: 品牌
lv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