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小儿八种心理疾病你都了解吗

[2019年05月08日 00:58] 来源: 网络网 编辑:小编 点击量:0
导读:(1)口吃3~4岁左右,进入小学时以及青春期最容易发生口吃的现象。紧张时无法顺畅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3~4岁左右的口吃大都是生理现象,不加以理会会自然痊愈。如果严厉加以斥责,或勉强想予以矫正反而会使孩子十分在意自己的词句与发音,使口吃现象更为严重。因此,幼儿期的口吃,妈妈应该采取毫不理会的态度,千万不可采

(1)口吃

3~4岁左右,进入小学时以及青春期最容易发生口吃的现象。紧张时无法顺畅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3~4岁左右的口吃大都是生理现象,不加以理会会自然痊愈。如果严厉加以斥责,或勉强想予以矫正反而会使孩子十分在意自己的词句与发音,使口吃现象更为严重。因此,幼儿期的口吃,妈妈应该采取毫不理会的态度,千万不可采取强迫手段加以矫正。

有调查认为,宝宝的口吃与妈妈的性格似乎有关系。有人把有口吃儿的妈妈与一般的妈妈加以比较,结果前者的妈妈较为神经质。所以,对于口吃儿,妈妈的态度应从容,不可强硬。

(2)牛奶厌恶症

①原因与症状:

这是专指婴儿没有身体上的病因,却极端厌恶牛奶,不饮用牛奶的情形,大部分是由于过度

勉强所致。

宝宝每天的哺乳量并非一定,很可能因为某些原因而暂时减少哺乳量。如果因此而受到妈妈强迫,就容易引发此症。尤其是情形一再反复,宝宝不仅会厌恶牛奶,甚至一看到牛奶就感到惊慌不已。相反,由于宝宝不吸奶,更加让妈妈感到不安。

于是在此种恶性循环之下,母子皆变得神经紧张,使得宝宝的牛奶厌恶症更为严重。

②治疗:

治疗十分简单,只要不再强迫孩子吃奶即可。在婴儿需要之时予以哺乳。

即使是极端厌恶牛奶,只要2~3天不供给,宝宝也可能会索奶。一般约1天即可恢复正常。不过,大部分的妈妈却经常缺乏耐性,无法等到由宝宝自己索奶,如此一来,必然延长治愈时间。所以,妈妈务必忍耐,即使2~3天完全不吃奶也无关紧要,只要充分地供给水分即可。

出生后2~3个月,当妈妈想采用混合喂养时,有些宝宝却只吸母乳,而排斥牛奶。这并不

是神经症,而是由于母乳与牛奶的哺乳方式与味道互有差异,宝宝无法立刻适应所致。

此时,如果完全停止母乳,宝宝即会吸取奶瓶中的牛奶,等宝宝4个月后可逐渐添加辅食,以饭代替牛奶。

(3)心理性呕吐

一般在幼儿时期很容易出现呕吐,尤其是受到强制、精神上强烈不安时,即使身体没有异常

,也会发生呕吐。厌恶上幼儿园的孩子,在上幼儿园时可能会呕吐。

有些则可能会腹痛或头痛。只要除去这些令其厌烦的事,即会自然痊愈。

(4)神经性尿频

心理不安时,每隔5~10分钟就想排尿。2~3岁的宝宝想吸引妈妈注意时,也会以此为手段,不过,这并非疾病。只要让孩子增加游戏量,扩展游戏世界,自然不会因不安而尿频。

有时候,严厉的教导排尿,也会发生此种现象。

(5)遗尿、遗粪

夜间尿液失禁是由于排尿控制失调或机能尚未发育成熟所致。白天遗尿,可能是心理不安所引起。

3岁以后,若有排便失禁(遗粪)的现象,原因大抵与遗尿相同。只要找出致使孩子不安的原因,再将其除去即可。

(6)夜惊症、夜游症

旅行途中或白天过度兴奋,往往会发生夜哭或不愿睡觉的情形。情况严重,可能会突然惊醒而嚎啕大哭,这就是夜惊症。

有时甚至会在半夜哭泣或起来行走,称之为夜游症。患儿在第二天醒来时,却完全不记得昨夜之事。起因可能是婴儿期的睡眠现象尚未致成熟所致。不过,如果情况严重,或经常发生很可能是癫痫的发作,必须加以确定。

以上的症状大都是与白天的兴奋或心理不安有关。所以,最好能够调整白天的生活节奏,充分地游戏与运动,使生活更为充实。

(7)儿童行为障碍

居于心理性的原因,而一再发生各种身体症状,总称为儿童行为障碍。

主要的起因是患儿认为可借助发作而得到某些利益所致。患儿想吸引他人注意,或是想逃避某件事物时,也会以此为手段。

只有在他人面前,患儿才会发作。而且会夸大痛苦与症状,甚至带有演戏的意味。不过,一旦身边无人,症状就会消失。

幼儿期最常见的症状是,突然无法步行、出现各种不随意运动、呼吸急促、头痛、知觉异常

等等。主要的特征是各种症状表现十分惹眼,却又显得不安定,而且身体上没有任何缺陷。

有时候可能会发生与癫痫相同的痉挛。不同处是事后问起患儿完全知情,而且跌倒的技巧相当好,绝不会受伤。

患儿的性格十分特殊,好幻想、虚荣、好恶观念强烈等等。大部分是由于家庭或集体生活使

其感到不安,而诱发此病。

治疗的方法是必须耐心与其商讨,同时亦须调整家庭环境。

(8)儿童不良习惯

动作虽平常,却表现得十分固定且惹眼,称之为习惯。有以下数个种类。

①习惯性抽动:

眨眼、皱眉、摇头、耸肩、咳嗽等等动作,在瞬间内不自主、无目的地不断发生,称之为“习惯性抽动”。例如眨眼的起因可能是结膜炎,在不断眨眼之下,即使结膜炎已治愈,眨眼的习性却难以除去。

不过,此类习性并没有实际的害处。在某个时期可能会转为其他行为。

通常不必刻意加以理会,大都会自然痊愈。不过,心理上的不安更会助长此习性,务必注意。有时候症状固定则难以治疗。

②吸手指:

婴儿期的吸手指是生理现象,但是,千万不可延续至幼儿期以后,否则手指可能会受伤,或影响牙齿排列。

最好的对策是增加游戏,扩展孩子的世界。一旦孩子对某些事物感到兴趣,自然不会再吸手指。但是,如果一再强迫性地想除去孩子吸手指的习性,反而无法达到效果,不如全盘策划孩子的生活节奏。

③摇晃运动与自伤行为:

有些孩子习惯咬自己的嘴唇、手指或用头撞墙,有些则抓住床头,不停地摇晃臀部,这都是由于缺乏玩伴,内心不满而引起的习性。

解决之道是尽量体贴关心患儿,多与之交流,并多参加集体、户外活动。

④异食癖:

专指2~5岁的宝宝,除了食物以外,喜欢吃泥土、粉笔、炭、衣物、毛发等物的现象。

此情形大都见于缺铁性贫血或蛔虫症的宝宝。

⑤习惯性会阴部摩擦动作

此情形自婴儿期即可能发生,而且多见于女婴,男婴比较少见。

主要是躺在床上,两腿交叉摩擦会阴的动作,接着全身肌肉紧张,脸部涨红,乍看之下,与

癫痫的症状类似,幼儿期时,会利用桌脚进行此行为,在白天反复发生,有人与她伴随玩耍

即可停止。

治疗的方法:仍以增加游戏,转移孩子的兴趣为最佳的对策。

查看更多: 品牌
lv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