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2018市场需求大的生意 对接需求 精确定位 全力打造特征本科教育

[2018年11月09日 12:39] 来源: 中国大学教学 编辑:小编 点击量:0
导读:李志义摘要:现在当地高校面对的招生难、作业难等问题,阐明人才培养的供应与需求之间存在不匹配、不协调和不平衡,需求推动人才培养“供应侧结构性”变革。本文从人才培养定位(培养什么样的人)、人才培养系统(怎样培养这样的人)和讲堂教育变革(怎样进步教育质量)等三方面论说了怎样推动人才培养变革,并指出:瞄准需

李志义

摘要:现在当地高校面对的招生难、作业难等问题,阐明人才培养的供应与需求之间存在不匹配、不协调和不平衡,需求推动人才培养“供应侧结构性”变革。本文从人才培养定位(培养什么样的人)、人才培养系统(怎样培养这样的人)和讲堂教育变革(怎样进步教育质量)等三方面论说了怎样推动人才培养变革,并指出:瞄准需求、精断定位、打造特征、进步质量,是高校内部人才培养变革的中心。

关键词:当地高校;培养定位;培养系统;培养质量

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是当地高校办学的根本问题,也是办学的生命线。当地高校办学经费首要来历是政府财政拨款和学生膏火。因而,学生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对当地高校办学来说就显得更为重要。就现在高校作业商场来看:一方面,同质化办学导致当地高校结业生在作业商场同抢“一碗粥”;另一方面,要点高校的结业生纷繁“放下身段”也来抢“这碗粥”。这种本身压力和搬运压力构成的“双压叠加”,使“作业难”成为当地高校的“综合症”。应该看到,我国经济正向供应侧发力,以激起商场生机和社会创造力,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招不到与之相适应的人才。这就构成了作业商场的“两难”局势,即当地高校结业生难作业与企业难招到适宜的人。这种“两难”局势,阐明人才培养与我国现在的经济形势相同,供应与需求存在不匹配、不协调和不平衡,需求推动供应侧结构性变革。这种变革的中心是:瞄准需求、精断定位,打造特征、进步质量。下面结合沈阳化工大学的实践探求,谈谈怎样推动人才培养供应侧结构性变革。

一、关于人才培养定位

这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高校人才培养定位是办学定位的重要内容11],办学定位是顶层规划的重要内容。办学定位决议了办什么样的大学,包含办学类型定位、办学层次定位、效劳面向定位、展开特征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等。沈阳化工大学的办学类型定位是:办运用型本科,建造教育研究型大学;办学层次定位是:以本科为主,活跃展开研究生教育;效劳面向定位是:面向当地、效劳辽宁,面向作业、效劳全国;展开特征定位是:杰出化工特征,杰出运用特征;人才培养定位是:面向需求,培养高素质运用型人才。

所谓顶层规划,是指针对校园的办学辅导思想、办学定位、展开方针、展开思路、战略行动和展开规划等一系列事关校园展开的重大问题,所进行的全局性、综合性、系统性和战略性的设想与规划。为做好新时期校园展开的顶层规划,沈阳化工大学展开了“澄清办学思路,深化教育变革”大评论,历时两个月,紧紧围绕校园顶层规划的重大问题,全校上下广泛参加,群策群力,建言献计,一起描绘校园展开的宏伟蓝图。

顶层规划树立的我校人才培养方针是:培养品德高尚、专业过硬、情商拔尖、强于实践、勇于立异的高素质运用型人才。树立人才培养思路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文明为根,才能为重;需求导向,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对症下药。树立的专业建造思路是:面向需求,调整结构,打造特征。综上,沈阳化工大学人才培养从定位、方针和思路,到战略行动与展开规划,构成了系统完好的思想与行动指南。

二、关于人才培养系统

这是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人才培养系统规划有三类根本要素:理念、形式与行动。其间,理念是魂灵,形式是骨骼,行动是血肉。

就理念而言,前面说到,沈阳化工大学不论人才培养定位仍是培养思路,都着重“面向需求”,而效果导向教育(即Outcome based education,简称OBE)正是一种面向需求的教育理念;就形式而言,依据构思(Conceive)—规划(Design)—施行(Implement)—运转(Operation)(即CDIO)的人才培养形式,充分体现了效果导向教育理念;就行动而言,“三化”行动(即协作化育人、家庭化培养、特性化辅导),是处理校园只管学生培养不论学生运用、专业只管教师不论学生、教师只管教育不论育人现状的一剂猛药。这就是沈阳化工大学的“113”人才培养系统:一个理念,即效果导向教育理念;一种形式,即CDIO人才培养形式;三大行动,即协作化育人、家庭化培养、特性化辅导。

摒弃传统的依据学科常识逻辑结构的课程导向教育,选用先进的效果导向教育理念,杰出教育规划和教育施行的方针是学生经过教育进程终究所获得的学习效果(即培养方针),着重如下5个问题贯穿人才培养全进程:①咱们想让学生获得的学习效果是什么?②咱们为什么要让学生获得这样的学习效果?③咱们怎样有用地协助学生获得这些学习效果?④咱们怎样知道学生现已获得了这些学习效果?⑤咱们怎样保证学生获得这些学习效果?完成了如下三个改变:①从课程导向方针导向改变。遵从的是反向规划准则,从需求开端,由需求决议培养方针,再由培养方针决议结业要求,再由结业要求决议课程系统,再由课程系统决议资源配置。②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改变。培养方针与结业要求紧紧围绕学生的展开来断定,教育内容依据对学生的希望而规划,师资与其他支撑条件判别标准是是否有利于学生到达预期方针,点评的焦点是学生学习效果与体现。③从质量监控向继续改善改变。树立有用的继续改善机制,然后可以继续地改善培养方针,以保证其一直与表里需求相契合;可以继续地改善结业要求,以保证其一直与培养方针相契合;可以继续地改善教育活动,以保证其一直与结业要求相契合。

摒弃传统的倾向于处理断定的、线性的、停止的、关闭问题的科学形式,依照《CDIO教育纲要》和《CDIO标准》,以实践产品和系统的“构思一规划一施行一运转”全生命周期为布景,树立一体化的彼此支撑和有机联络的课程系统,让学生以自动的、实践的办法进行学习。施行要点包含如下五方面:①清晰专业培养方针:依据社会需求、校园定位、专业特征,清晰合适本专业的培养方针。②拟定专业培养标准:依据本专业培养方针,从社会、企业、校友和在校师生等各方面进行深化调研,拟定出详细的、可操作的专业常识、才能和素质的“学习效果”方针,并构成一个方针调集。③重构课程系统:依据专业培养标准的学习效果方针调集,整合课程,拟定规划项目等实践环节,编写每门课程或规划项意图课程纲要和讲堂教案,并清晰各课程与规划对专业培养标准的奉献(即教育方针到达矩阵),终究构成一体化的课程系统。④变革教育形式:施行自动学习和实践的教育办法,活跃选用并探寻契合教育规则、契合人才生长规则的教与学的办法,比方依据项意图学习、依据问题的学习、探求式学习等,意图就是为了完成专业培养标准所要求的培养方针。⑤树立质量保证系统即监督、操控、点评、反应与继续改善系统。监督、操控、点评整个培养计划的施行进程、软硬件条件和终究的学习效果,并将人才培养相关各方的定见反应到校园,促进校园对培养计划进行继续改善。

针对校园在必定程度上只管学生培养、不论学生运用的现状,变革育人机制,促进校企协同育人。校企两边依照“资源整合、文明交融、产学结合”的协同育人形式,共建校表里出产实训、技能效劳与产品开发、技能运用与技能立异一体化的实践教育基地。校企一起组成CDIO教育团队,开发满意CDIO培养形式的教育项目。经过课程内容与作业标准、教育进程与出产进程的交融,推动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联接,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相交融,使人才培养愈加契合企业需求。依托途径成建制培养学生,探求与作业共建二级学院,施行定向培养、定点实习,经过工学结合,使学生在学习期间承受企业练习,获得作业经历,顺畅进入作业生涯。

针对专业在必定程度上只管教师、不论学生的现状,变革专业育人机制,施行以专业为主体的家庭化培养。推动专业人才培养的招生一作业一培养“三位一体”变革,将招生、作业归入专业全体建造,树立以专业为单位的“家庭”安排,树立专业负责人准则,对学生施行家庭化的全进程培养。专业经过课内与课外教育教育进程和家庭化办理,完成对学生的常识教授、才能培养及品质养成。经过长时刻堆集的作业名誉、产学研协作构成的技能联盟,为常识、才能、素质到达作业标准的学生开辟更宽广作业商场。经过优势特征专业建造及校友构成的影响力,多途径、多办法招引优异生源,为下一轮向社会运送更好的人才奠定根底,以此构成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循环,助推专业品牌刻画。

针对教师在必定程度上只管教育、不论育人的现状,变革教育育人机制,树立依据学生特征及志愿的教师特性化辅导准则。强化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导地位和教育育人的首要责任,树立教师随同学生生长全进程机制。组成由教师、学生组成的学生生长导师团队,依据学生展开志愿,为每位学生装备随同其四年大学日子及未来作业生涯的导师团队。导师团队对在校学生在思想、心思、日子、专业、科研、作业规划等方面给予特性化辅导,为结业学生的作业展开充任刚强后台,以此增强教师育人责任感,添加学生归属感与认同感。树立了导师团队作业机制,清晰责任、任务、考核办法和根本待遇,从准则上标准导师作业。

三、关于讲堂教育变革

教育质量是一堂堂课教出来的。理念也好,形式也好,假如不能落实到讲堂上,只能是空中楼阁。有人说,现在教育变革轰轰烈烈、讲堂变革冷冷清清。原因是改的不教,教的不改。现在咱们在体系、机制、形式等微观层面上改得多,而在讲堂教育等微观层面改得少。要将教育变革引向深化,有必要深化讲堂教育变革,要攻破教育变革这个最固执的堡垒。

怎样推动讲堂教育变革?效果导向教育理念下的讲堂教育,着重的是以学生为中心。也就是说,讲堂教育规划取决于学什么,讲堂教育进程取决于怎样学,讲堂教育点评取决于学得怎样样。为此,需求着力推动十个改变,即:从常识讲堂向才能讲堂改变、从灌注讲堂向对话讲堂改变、从关闭讲堂向敞开讲堂改变、从重知轻行向知行合一改变、从重学轻思向学思结合改变、从重理轻文向文理兼融改变、从重研轻教向研教交融改变、从重教轻学向教主于学改变、从重共性轻特性向对症下药改变、从完结点评向展开点评改变。

从常识讲堂向才能讲堂改变,就是要以高阶思想为中心,构建合理的才能结构,开发和养成立异思想、问题求解、决议计划和批判性思想才能等。从灌注讲堂向对话讲堂改变,就是要到达常识的对话、思想的对话和心灵的对话。常识的对话需求将单向灌注改变为多向沟通,思想的对话需求将“句号”讲堂改变为“问号”讲堂,情感对话需求将常识讲堂转化为情感讲堂。从关闭讲堂向敞开讲堂改变,就是要完成时刻、空间和内容上的敞开。时刻上从课内向课外延伸,空间上从教室向图书馆和实验室拓宽,内容上从教材向参考资料扩大。从重知轻行向知行合一改变,就是要坚持实践育人理念,着重向实践学习,着重学以致用。从重学轻思向学思结合改变,就是要做到学中思和思中学。大力推动教育形式变革,发起专题评论式、事例式、自主学习式、角色扮演式、争辩式、情形式、Wbrkshop形式等启发式教育。从重理轻文向文理兼融改变,就是要完成讲堂价值重构,回归精神力量的培养。要点从两方面推动,即加大人文课程比重和承载人文教育任务。从重研轻教向研教交融改变,就是要完成教育与科研的交融。校园层面要丰厚科研资源,且将优质的科研资源及时地转化为教育资源;教师层面要丰厚科研经历,将最新研究效果有用地凝练为教育内容。从重教轻学向教主于学改变,就是要据守“教育生学”的教育实质,秉承“教为不教、学为学会”教育理念,坚持“教主于学”的教育准则。从重共性轻特性向对症下药改变,就是要在一致性要求的根底上,给特殊性展示留有余地;在全面展开的根底上,给特性展开留有空间。从完结点评向展开点评改变,就是要以促进学生展开为主旨,经过多种途径、采纳多种形式,在不同学习情境下,考察学生把握常识和运用常识的水平缓才能。

以上十个改变,实践上是关于教什么、怎样教、教得怎样样,以及学什么、怎样学、学得怎样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是讲堂教育的关键问题。完成这些改变,必将获得教育变革新的打破。

四、结语

当地高校坐落我国高等教育金字塔的底部,是我国高等教育完成跨越式展开的主力军,是我国稳居国际高等教育大国之首的脊柱。现在,当地高校的人才培养面对一些问题与困难。处理这些问题与困难,除了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外,加大供应侧结构性变革力度,进步人才培养质量以及人才供应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就能创出一条特征教育之路。

[责任编辑:李文玲]

查看更多: 人才培养 学生 课堂
lv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