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高校文博专业排名 浅议当时高校文博人才的培育

[2018年11月05日 21:02] 来源: 中国大学教学 编辑:小编 点击量:0
导读:耿超?鲁鑫?李维意摘要:20世纪末以来,博物馆作业展开迅速,整体数量不断增多,各级博物馆扩建、改建,新式博物馆不断展开。博物馆的展开亟需许多具有渊博常识、立异精力和较强实践才能的复合型专门人才。但现在博物馆的人才现状却并不达观,首要表现为专业技能人才份额过低,底层博物馆人才缺少,科研型与运用型专门人才缺

耿超?鲁鑫?李维意

摘 要:20世纪末以来,博物馆作业展开迅速,整体数量不断增多,各级博物馆扩建、改建,新式博物馆不断展开。博物馆的展开亟需许多具有渊博常识、立异精力和较强实践才能的复合型专门人才。但现在博物馆的人才现状却并不达观,首要表现为专业技能人才份额过低,底层博物馆人才缺少,科研型与运用型专门人才缺少等方面。因而,高校文博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依据博物馆展开新趋势恰当调整,添加办法论、新技能运用、现场实践等课程,并加强高校博物馆与考古文博试验室的建造,增强实践环节的培育,一起探究高校与博物馆、文博单位联合办学的方法。

要害词:高校;博物馆;文博人才;实践

博物馆是社会文明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跟着年代的行进与社会的展开,博物馆作为全民同享的文明组织,在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人才是推动博物馆作业展开与促进博物馆功用发挥的要害因素。本文从当时文博人才现状动身,对高校文博人才培育的途径提出几点不成熟的见地,以就教于方家。

一、博物馆人才现状

20世纪末以来,博物馆展开迅速,且出现新的趋势:首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博物馆数量不断增多。据国家文物局2016年12月27日发布的《2015年度全国博物馆名录》,截止到2015年末,全国正式挂号的博物馆现已有4 692家,其间国有博物馆3 582家,非国有博物馆1 110家。并且跟着人们博物馆知道的不断增强与社会的前进,博物馆的数量仍在不断添加。据《博物馆中长期作业展开大纲(2011—2020年)》,到2020年博物馆公共文明效劳人群覆盖率显着增高,从40万人具有一个博物馆展开到25万人具有一个博物馆,也就是说到2020年,博物馆的总量估计将到达6 000座左右。二是各级博物馆的扩建、改建也是新世纪博物馆作业展开的一个显著特色。在往后适当长的时期内,县级、区级等底层博物馆将是博物馆数量添加的一个首要添加点。三是社区博物馆、生态博物馆等新式博物馆在我国也得到了长足展开。进入21世纪后,方法多样,各具特色的专题博物馆也展开迅速,专题博物馆的展开是社会分工愈加细化的表现,出产、日子的各个方面。各类专题博物馆不只要利于维护和传承文明传统,展现自己共同的职业文明与技能,也能够进步城市的档次、满意观许多元的文明享用、促进博物馆数量的添加,为博物馆作业的展开注入新的生机。

博物馆作业的持续展开,急需许多具有渊博常识、立异精力和较强实践才能的复合型专门人才,但现在博物馆的人才现状却并不达观,首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技能人才份额过低、底层博物馆人才缺少

从现在全国博物馆整体人才数量来看,专业技能人才份额过低,所占份额为悉数人数的36.4%,具有正高档职称的仅占1.7%[1]。专业人才特别高档专业人才的缺少按捺了博物馆的展开。在各级博物馆中,人才展开状况也不平衡,地市级、县级等底层博物馆专业人才严峻缺少,馆内的专业人员中文博专业结业生屈指可数,甚至也没有前史学等相关专业的结业生,这种状况在县级、区级博物馆中适当遍及。因为作业环境与待遇等问题,许多结业生不愿意到底层博物馆去,对这些小型博物馆来讲,怎么招引并留住人才是要害。

2.科研型与运用型专门人才缺少

从博物馆人才的本质来讲,科研型与运用型人才缺少。学术研讨是博物馆的重要功用之一,也是解析藏品信息、辅导陈设展览的根底性环节。展览应树立在充沛的学术研讨上,表现学术研讨的作用,科研型人才缺少导致文物的前史价值、文明价值、艺术价值无法深化开掘,陈设展览的水平较低,影响了文物或博物馆公共文明效劳或社会教育功用的发挥。依据国家文物局的规划,“到 2020 年,省级以上博物馆和国家一级博物馆的研讨水平缓才能应与普通高校适当。”[2]要完结此规划,科研型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势在必行。此外,文物维护修正、藏品办理、文物拍摄绘图技能等运用型技能人才严峻缺少。仅就文物修正作业一项而言,依据我国博物馆学会理事长张柏先生在2011年供给的计算数据,我国急需修正的保藏文物有230余万件,但具有必定维护修正技能的专业人员只要6 000余人,专业资质单位缺少200

家[3],博物馆文物维护修正技能人员的部队亟待

弥补。

3.把握新技能的人才缺少

今世博物馆的展开与新技能休戚相关,藏品办理、陈设规划、材料查询等方面都离不开核算机技能。早在2001年,世界博协的会议规章就把数字发明行为(digital creative activity)纳入了博物馆领域[4],此举阐明数字化技能的运用正逐渐成为博物館作业的日常。博物馆的陈设展览中,常常需求推出一些运用新技能的互动项目来鼓舞观众参与博物馆探究,加深观众的体会。在虚拟博物馆的建造中,数字信息网络技能发挥着主导作用,不只突破了传统博物馆展现在空间和时刻上的限制,也添加了文物的展现数量,丰厚了展陈的内容。特别近年来,以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核算为根底的智慧博物馆的展开,更是需求许多把握立异科技的人员。现在大中型博物馆一般都设有信息技能部,但有的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成为馆内的清闲部分,而一些小型博物馆中把握现代信息技能的人员更是屈指可数,然后影响了博物馆建造的现代化与教育功用的

发挥。

4.现代办理人才缺少

现代博物馆的展开需求把握现代经营办理理念的人才。办理者的行政才能、对外往来才能、专业本质直接决议了博物馆作业展开的胜败。先进、高水平的办理能激起馆内人员的作业热心,开掘修建、设备、藏品、资金等方面的资源潜力,进步作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促进博物馆各项功用的充沛发挥,完成与世界博物馆的成功接轨。不过正如单霁翔先生从前指出的:“因为经济与文明之间的巨大差异性,现成的许多企业办理变革作用不可能直接移植到博物馆的办理方法中来,博物馆有必要依据自身的性质和特色,探究出完成科学办理的正确途径。”[5]所以,博物馆办理人才需求承受博物馆学与办理学的穿插培育。但现在博物馆的办理人员往往常识结构单一,既懂博物馆事务又懂现代办理的高本质办理人才较少,部分底层博物馆办理人员没有受过正规的博物馆学与办理学教育。这些均严峻影响了博物馆的展开。

二、文博人才培育的途径

博物馆展开的一日千里,要求博物馆人才不只要把握博物馆学特有的学科特色, 把握藏品办理、陈设规划、博物馆经营办理与文创产品开发等运用技能外,还要懂文物考古、前史、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常识,培育“学以致用”型的博物馆人才,满意各类文博单位的人才需求,是当时亟待解决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与教材建造

1980年2月,教育部同意南开大学树立博物馆学专业,为全国高等院校中树立最早的博物馆专业,1988年北京大学考古系树立博物馆专业,西北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學、南京大学等高校也先后树立博物馆学专业。2011年考古学成为一级学科后,展开迅速,作为二级学科下的博物馆学专业也在更多的高校树立,但与考古学的展开比较,博物馆学的展开仍比较缓慢。在许多高校中,博物馆学师资力量薄弱,课程设置首要以考古学为依托,博物馆学方面的课程仅有博物馆学概论、藏品办理、博物馆陈设内容规划、博物馆陈设艺术规划等几门课程,博物馆营销办理学、博物馆数字化、博物馆教育等反映博物馆展开新趋势的课程树立的校园并不多。高校中的博物馆课程设置更应该表现常识的全面性,除加强文明遗产、博物馆学等根本理论和根本常识,添加办法论、新技能运用、现场实践等课程外,也要使学生遭到前史、艺术、文明和科技等归纳常识的练习,因而专业设置应打破院系的授课规模,在强化专业根底课学习的一起,鼓舞学生依据自己的爱好,选修文明学、人类学、艺术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课程,以防止学生常识结构单一,一起在教育中也要不断探究新思路、新办法与新手法。

博物馆人才培育,教材建造是根底与要害。现有的博物馆教材已远远跟不上博物馆展开的脚步。现在,各高校考古与博物馆学专业大多运用的是王宏均先生编著的《我国博物馆学根底》。此书出书于1993年,再版于2001年,距今已有十几年的时刻。而这十几年正是博物馆作业展开最快的时期,博物馆品种增多,数字博物馆展开,新技能在博物馆中广泛运用、宣教方法改动、文创产品蓬勃展开,与此相习惯博物馆的界说、理论与办法也有了很大的改动。这些新变化、新趋势、新观念也应该融入教材,才能使学生树立合适博物馆作业与学科展开的常识结构。2014年,甘肃省博物馆俄军与兰州大学姜涛编写的《博物馆学概论》出书,该书结合当时博物馆的展开,更新了博物馆展开史、博物馆修建、陈设规划等方面的内容,添加了博物馆营销、博物馆扩建改建、博物馆怎么招引更多的观众等章节,但对文创产品开发、虚拟博物馆、智慧博物馆等博物馆热点问题触及较少。因而习惯博物馆展开趋势,也应加强对博物馆相关教材的建造。

2.加强高校博物馆与考古文博试验室的

建造

博物馆学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作业人员操作才能要求十分高。假如学生的实践环节得不到重视,单纯依靠在讲堂教育的根底理论常识,进入作业岗位后,往往难以承当博物馆的相关作业。比方文物维护修正专业,除根本理论常识外,更多的教育应在博物馆中凭借博物保藏品或文物标本打开文物修正体会课程。因而在对博物馆专业学生的培育中,有必要充沛发挥高校博物馆与考古文博试验室的作用,贯彻落实“让仓库的文物活起来”的作业方针,加强实践教育。

欧美闻名大学的博物馆不只数量多、保藏丰厚,并且在专业教育与大众教育中均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世界上最早创建的博物馆是1683年创建于牛津大学的阿什莫林博物馆,现在牛津大学有七座博物馆,剑桥大学有九座博物馆,美国哈佛大学有十九座博物馆。德国莱比锡大学具有三个大的博物馆,分别为埃及博物馆、古典古代博物馆与乐器博物馆,均保藏资源丰厚,特别乐器博物馆是德国甚至欧洲最大的乐器保藏中心。这些博物馆除用于教育与科研外,也面向大众敞开。并且,欧美大学十分重视使用高校博物馆资源的进行实践教育,美国爱荷华大学自1901年始就开设有博物馆研讨课程,自2004年起首要依托天然前史博物馆、艺术博物馆、前州首府遗址博物馆这三所校内博物馆资源,开设面向本科生与研讨生的博物馆课程。

我国的高校博物馆得到蓬勃展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2015年度全国博物馆名录发布我国高校博物馆共60座。但据笔者不完全计算,我国高校博物馆已到达300多座。有的高校博物馆文物资源十分丰厚,如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是亚洲最大的高校博物馆,保藏文物万余件,除了固定展览外,还不时有守时或不守时的特展。四川大学博物馆树立于1914年,是国内高校最早树立的博物馆,现有藏品4万余件,设有7个常设展厅。河北大学博物馆保藏文物

7 000余件,陶、瓷、铜、玉、书画、甲骨品种完全,年代从旧石器年代至近现代。除仓库保藏与陈设展览的文物外,还有石器、陶片、瓷片等许多的标本。有的博物馆则藏品较少,因为经费或其他问题,在藏品收集上亦面对窘境。现在,高校博物馆的展开也还存在各种问题,首要表现在大部分文物保藏在仓库中,陈设水平较低,辅佐展品缺少,展陈阐明单调单调,新技能运用较少,缺少招引力,专业人员缺少。有的博物馆为了安全的考虑只对校内守时敞开,也并没有有用的使用到博物馆教育中去。

高校博物馆作为博物馆专业的教育基地与科研基地,是进行实践教育的首要场所。应在活跃推动高校博物馆建造的根底上充沛使用高校博物馆的资源为教育效劳,把讲堂搬到博物馆,使用博物馆的文物、标本、陈设等资源优势进行现场教育。有的高校在这方面现已走在了前列,如我国林业大学博物馆馆长张志翔在第二届博物馆论坛讲话时说,“我国林业大学博物馆共承当了29门课的教育使命,每年实习实践的现场教育百余次”。

一起也应加强标本室与考古文博试验室建造,文物判定、维护与修正是博物馆人员必备的根本技能之一,现在把握文物维护修正技能的人才严峻缺少,而一些高校培育的文博人才缺少实践操作才能,无法担任详细的文物维护与修正作业。而考古文博试验室的树立与运用是培育实践才能强、具有立异精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北京联合大学建有多个试验室,如金属文物维护与修正试验室、陶瓷文物维护与修正试验室、非物质文明遗产维护和使用试验室、文物判定与展现试验室等,每个试验室都有不同品种的文物标本与特有的实践课程,学生能够在其间观摩、学习、培育实践技能[6],经过在文博试验室的长期实践,学生的实践操作才能得以进步,走上作业岗位后,能更快地习惯作业。

3.探究高校与博物馆、文博单位联合办学的方法

尽管现在一些高校树立了博物馆与考古试验室,但文物标本相对较少,陈设类型单一,资源有限,因而与各级博物馆、文物考古所协作,有要点、有意图的建造持久安稳的实习基地,针对培育方向,共同研讨与施行教育内容,探究联合培育的方法是加强学生实践才能、培育“学以致用”型人才的要害。

博物馆学专业自身特有的学科特色,决议学生在学期间有必要去文明遗产地进行实地考察、调研,以增强学生对各品种型博物馆与文明遗产的直观知道,进步鉴赏才能,扩展学生的学术视界。但这仅仅最初级的实践。博物馆学专业本科生、研讨生的实践、实习更应该深化到博物馆等文博单位详细作业的各个根本方面,经过实习实践了解和把握博物馆日常作业的悉数内容,进步学生的实践操作才能。如博物馆的陈设规划团队,在材料收集、陈设大纲规划、展览文本编撰、布展、解说等各个环节均可吸纳必定份额的研讨生参与,使研讨生的策展、布展的才能得到全面的进步。

近年来,高校与文博单位在人才培育上的协作也越来越多, 2015年新公布的《博物馆法令》也进一步着重了博物馆与校园协作,充沛发挥资源优势展开教育教育与实践实习的职能与作用。2016年10月,我国文明遗产研讨院与浙江大学签订了联合举行硕士研讨生课程进修班协议。协议提出,将结合文明遗产研讨院承当的文物维护工程、科研课题及相关项意图要点与难点,为浙江大学文博人才培育供给实习、实训时机,并着重将不断优化培育方法,树立联合培育的长效机制。

加强校园与博物馆的协作,在详细协作方法上,高校能够延聘博物馆或文博单位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守时叙述博物馆与文明遗产方面的展开趋势与热点问题,或供给一些专业课程,博物馆与文博组织能够为高校文博专业学生树立专门的教育场所与试验室。在研讨生的培育上能够实施校内校外双导师制, 现在有一些高校也实施了双导师制。但有的培育作用并不抱负,对学生的办理也存在坏处,因而应该依据专业方向与用人单位需求,详细清晰校外导师与校内导师的责任,如天津师范大学文博硕士中的古籍修正与出书方向,即实施双导师制。校外导师为古籍修正与出书职业的专家,依照培育方案,校内导师担任根底文明常识与理论的辅导,校外导师担任辅导实习实践,实践时刻为6个月。行将结业的第一届古籍维护方向的研讨生的信息已刊布在国家古籍维护中心网站,便于用人单位参阅。高校与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博组织充沛协作、联合办学,是培育高本质、立异式、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依据新时期博物馆展开的趋势和特色,往后高校在对文博人才的培育上,一方面应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添加习惯博物馆展开新趋势的课程,加强教材建造,并在教育中不断探究新思路、新办法与新手法;另一方面也要依据博物馆专业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特色,加强高校博物馆与考古文博试验室的建造与使用,一起探究高校与博物馆、文博单位联合办学的方法,培育实践才能强、具有立异精力的复合型文博人才。

参阅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明部. 我国文明文物计算年鉴2016[M].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书社,2016:328.

[2] 国家文物局. 博物馆中长期作业展开大纲(2011—2020年)[M]. 文物博函〔2011〕1929号.

[3] 赵萧萧. 试论文物修正技能人才关于博物馆展开的重要性[J]. 智慧,2014(8):348.

[4] 陈刚,祝孔强. 数字博物馆及其相关问题剖析[J]. 智能修建与城市信息,2004(9):29-33.

[5] 单霁翔. 博物馆办理浅析[J]. 我国博物馆,1997(6):8-18.

[6] 黄可佳. 文博类试验室的建造与功用发挥[J]. 试验技能与办理,2011(9):11-14.

[本文为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學变革研讨与实践项目“‘史学致用人才互动培育方法研讨” (项目编号:2016-08)、河北大学研讨生演示课程建造项目“博物馆学前史与理论”的阶段性研讨性作用]

[责任编辑:陈立民]

查看更多: 博物馆 高校 人才
lv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