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严平 田刚
眼前这位苗族汉子低矮、衰老,40岁的人看曩昔有50开外,与人说话时,老实的目光会变得游离而严峻,一副无助的姿态,仅仅当他与那匹驮着邮包的枣红马沟通时,才透出一种会意的安定。
整整一天,咱们一向跟着他在大山中被骡马踩出的一趟脚窝窝里艰难地走着,险恶处,错失一个马蹄之外,就是万丈山崖。
黄昏,就地露营,在原始森林的一面山坡上,咱们燃起篝火,扯成圈儿跳起了舞。他有些羞涩地被拉进了跳舞的人群,一曲未了,竟自我陶醉。“我太快乐了!我太快乐了!”他嘴里不停地说着。“今晚真像做梦,20年里,我在这条路上从没有见过这么多的人!假如天天有这么多人,我愿走到老死,我愿……”遽然,他用手捂住脸,哭了,泪水从乌黑的手指间淌落下来……
这就是那个一个人、一匹马、一条路,在大山里静静行走了20年的人吗?
这就是那个20年中行程26万公里——相当于21趟二万五千里长征、绕地球赤道6圈的人吗?
这就是那个为了一个简略而又崇高的任务,在大山深谷之中尽头青春年华的人吗?我流泪了。
在这个高原的夜晚,我永远地记住了他——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马班邮路乡邮员王顺友。苗族姓名:咪桑。
假如说马班邮路是中国邮政吏上的“绝唱”,他就是为这首“绝唱”而生的使者
王顺友的话不多,却见心见肝。他说,他常常觉得自己这一辈子就是为了走邮路才来到人世上的。
马班邮路在正式文字中被界说为“用马驮着邮件按班投送的邮路”。在21世纪的中国邮政史上,這种原始陈旧的通邮方法可谓“绝唱”,而在木里人的眼里,这却是他们仅有的挑选。
木里藏族自治县坐落四川省西南部,紧接青藏高原。这儿群山环抱,地广人稀,均匀每平方公里的地面上只需9个半人。全县29个城镇有28个城镇不通公路,不通电话,以马驮人送为手法的邮路是当地乡政府和大众与外界保持联系的仅有途径。全县除县郊外,15条邮路悉数是马班邮路,并且绝大部分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
王顺友至今记住,他8岁那年冬季的一个夜晚,做乡邮员的父亲牵着马尾巴撞开家门,倒在地。“雪烧伤了我的眼睛。”母亲找来草药煮沸后给父亲熏眼。第二天朝晨,父亲说,看到光亮了。他把邮件包往马背上捆。母亲抱着他的腿哭。父亲骂她:“你懂什么!县里的文件不准时送到乡上,全乡的作业就要受影响。”
11年后,父亲老了,他把邮包和马缰绳交到了19岁的儿子手上,那一刻,王顺友觉得自己长大了。他开端沿着父亲走过的邮路起程,担任木里县至白碉乡、三桷亚乡、倮波乡、卡拉乡的马班乡邮投递,邮路往复584公里。
年青的乡邮员第一次感触到了马班邮路的悠远和艰苦。他每走一个班要14天,一个月要走两班,一年365天,他有330天走在邮路上。他先要翻越海拔5000米、一年中有6个月冰雪掩盖的察尔瓦山,接着又要走进海拔1000米、气温高达40摄氏度的雅砻江河谷,半途还要穿越大大小小的原始森林和山峰沟梁。他这样描绘自己的日子:冬季一身雪,夏天一身泥,饿了吞几口糌粑面,渴了喝几口山泉水或啃几口冰块,晚上蜷缩在山洞里、大树下或草丛中与马相伴而眠,假如赶上下雨,就得裹着雨衣在雨水中躺一夜。一同,他还要随时预备迎候各种突来的自然灾害。
有一次,他走到一个叫白杨坪的当地,下起了暴雨,路被冲垮了,马一脚踩滑跌向山崖问,他想伸手去拉,也掉了下去,幸而双双被一棵大树挡住。他摔得头破血流,眼睛和半边脸肿得没了形。其时他真想大哭一场,期望着有个人来帮一下多好啊!可是除了马、邮件,什么都没有。
假如仅仅是为了一个饭碗,王顺友在这条马班邮路上或许早就坚持不住了。让他终究坚持下来的,是这条邮路传达给他的一种崇高。
“每次我把报纸和邮件交给同乡们,他们那种快乐劲就像春节。他们常常热心地留我住宿,留我吃饭,把我当成共产党的大干部。这时,我心里真有一种特别美好的感觉,觉得自己是一个少不得的人!”这是王顺友开始感触到的乡邮员作业的价值。
所以,王顺友在马班邮路上一年一年地走下来,至今现已走了20年,并且还在持续走着。邮路上的每一天,他都是穿戴那身绿色的邮政制服,他说:“山里同乡们期望我,其实是期望穿这身制服的人。”邮路上每一天,他都像维护命根子相同维护着邮件,白日邮包不离身,晚上邮包当枕头,下雨下雪,他宁肯自己淋个透,也要把邮包裹得结结实实。
已然他深爱着自己大山连大山的故土,已然他牵挂着山里的同乡们,已然他敬重着像太阳一般照射着大山的共产党和公民政府,已然他生在中国邮政史上马班邮路的“绝唱”之年,那就上路吧!一个心胸任务的人,才是个有价值的人。
假如说马班邮路是一种“心”的锻炼,他在这锻炼中锻铸了最壮美的词句——“忠实”
1995年的一个秋天,王顺友牵着马走过雅砻江上刚刚修建起的吊桥,来到了一个叫“九十九道拐”的当地。这条由马帮踩出的羊肠小道峻峭地回旋扭转在山崖峭壁之间,走在这条路上,马的粪便能够直接落在后边的马和人身上,跟在后边的人只能看到前面马的尾巴,路的下面就是波涛汹涌的江水,稍有不小心,就会连人带马摔下山崖,掉入江中。
王顺友小心谨慎地跟在驮着邮件的马后边,一步一步地向前迈,眼看就要走出“九十九道拐”了。俄然,一只山鸡飞出来,吓得马一个劲地乱踢乱跳,他匆促上前想拉住缰绳,谁知刚一挨近,受惊的马抬起后脚便朝他蹬来,正蹬中他的肚子,一阵剧疼之后他倒在了地上,头上的汗水大颗大颗地往下落。
过了好久,受惊的马总算安静下来,它回头看着主人苦楚的姿态,目光变得悲痛而凄婉,用嘴一下一下不停地蹭着王顺友的脸。王顺友流泪了,他抬起手向马做了一个手势,通知它不要伤心,他不怪它。他忍着苦楚慢慢地站起来,牵上自己的伴儿,持续上路了。一路上苦楚不断加重,他逛逛停停,停停逛逛,真实挺不住了,就倒在地上躺一瞬间。就这样,坚持把这班邮件悉数送完。
9天今后,他回到木里县城,肚子现已疼得受不了。街坊用拖拉机把他拉到了医院,医师查看后大吃一惊:大肠已被踢伤,由于耽误时间太久,发作严峻的肠粘连。医师说,再晚些时间,命就没了。经医院全力抢救,王顺友总算保住了一条命,但他的大肠从此短了一截,留下终身残疾,肚子常常作痛。
我开门见山地问王顺友,有没有想过不干这份作业了,哪怕去打工。他认真地通知我:“不可能。同乡们需求我,他们等着我带给他们亲人的音讯,乡政府盼着我带给他们党的声响。我做这个作业是给党和公民干事,有人喜欢我;假如我打工,仅仅个人赚钱,没人喜欢我。我只需为党和公民干事,心里才舒坦,好过。”
这个苗族汉子的话,句句都是从心窝里淌出来的。正是凭着这样一颗心,20年来,他没有误过一次邮班,没有丢掉过一封邮件和一份报刊,投递准确率到达百分之百。
“山若有情山亦老”。假如王顺友走过的邮路能够动情,那么,这儿的每一座山,每一道岭,每一棵树,每一块石头,都将洒下如诗如歌的泪水,以敬仰这位公民的乡邮员,用20年虽九死而不悔的赤心,锻铸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和公民作业的最尊贵的质量——“忠实”。
假如说马班邮路是一条衔接党和公民的枢纽,他就是高原上托起这枢纽的脊柱
跟着王顺友一路行进,总算来到了他邮路上的第一个大站白碉乡。路旁边等候着一群同乡,见到他,都围了上来。有人给他递茶,有人往他门袋里塞鸡蛋,还有一个同乡竟抱来一只活生生的老母鸡捆到了他的马背上。王顺友像个远道回家的大孩子相同,快乐得牙龈都笑得露了出来。晚上,坐在一户同乡家的小院里喝酥油茶,他对我讲:“每次走到乡上都是这样,同乡们需求我,我也离不开他们。”
山里人交朋友是以心换心。他们对这位乡邮员的心意,让我更深切地接触到了王顺友的一颗心。
1998年8月,木里县遭受百年稀有的暴雨和泥石流突击,通往白碉乡的一切大道、小路全被冲垮,这个乡简直成了一个与外界阻隔的孤岛。按规则,这种状况王顺友能够不跑这趟邮班。可是,当他在邮件中发现了两封大学选取通知书时,便坐不住了。他清楚地知道关于山里的孩子来说,这两份通知书意味着什么。“我决不能耽误娃儿们的出息!”他上路了。
王顺友是怎样拽着马尾巴连滚带爬地走到白碉乡,他现已记不清了。可是当年接到通知书的布依族女孩海旭燕和藏族女孩益争拉初的家人至今都清楚地记住,当他们在连日的失望中翻开家门,看到一身水、一身泥、腿上流着血的王顺友,从怀里掏出那封用塑料袋裹得结结实实、滴水未沾的大学选取通知书时,全家都哭了。
现在,这两个女孩都现已大学毕业,参加了作业。益争拉初的父亲王八金红着眼圈说:“咪桑是一个最忠实的人,是咱们这儿离不开的人!”
一颗金子的心,换来的是金子的情。马班邮路沿途的同乡们都把王顺友当成自家的亲人,每逢他要来的日子,许多人家就会等在路旁边,拉他到家里喝茶吃饭,走时,他的口袋里会塞满鸡蛋、核桃、生果等各种好吃的东西。
2003年冬季,王顺友送邮途中胃病犯了,躺倒在倮波乡一户叫邱拉坡的人家。他歇了半响,坚持要持续上路。邱拉坡劝阻无效,又放心不下,所以就把手头上的活告知给家人,陪着患病的王顺友一同上了路,走了整整6天,直到把邮件送完,又把王顺友送回木里家中。
王顺友是美好的,他的美好来自于他的作业。虽然他常年一个人静静地行走,可是他的胸膛间却激荡着大山表里的心声;虽然他身躯低矮,可是他却在党和公民之间托起了一条血脉相连的枢纽;虽然他朴素如石,可是他又耸立如山。他就像高原上的一道脊柱,用无声的力气实践了自己心中一个朴素的信仰:为党和政府干事了不得,为公民干事了不得!
假如说马班邮路是一个人的长征,这条长征路上凝聚著他全家人崇高的贡献
一提到家,王顺友总是说:“我有三个家,一个在山上,一个在路上,一个在江边。”
江边的家是他住在雅砻江边白碉乡老家的爸爸妈妈的家。这个家厚载着对他的养育之恩,他本当在爸爸妈妈的膝前尽忠尽孝,但是,老父亲在把马缰绳交给他的那一天通知他:“你只需为政府和同乡们把这件事做好了,做究竟,才是我的好儿子!”一句话,交给了他如山的任务,也让他永远地负了一份做儿子的心债:是他的弟弟们在替他这个长子贡献着白叟,最疼他的老母亲活着没得到他一天的照顾,临病逝前,喊着他的姓名,见不到他的身影。那一刻,他正在邮路上翻越雪山。从此,顶着蓝天的雪山,成为他心中永远的痛!
山上的家是他和妻子儿女在木里郊外一个叫绿音塘的山腰间建起的清贫小窝。他和妻子韩萨成婚那年,也正是他从父亲的手里接过马缰绳的那年。他们成婚20年,他在邮路上跑了20年,20年算下来在家的日子不到两年。三亩地,三头牛,十几只羊,四间土坯房,一双儿女——这个家悉数是由妻子一个人苦苦撑起来的。韩萨说她自己是“进门门里没人,出门门外没人”,想得太苦了就拿出老公的相片看看。由于操劳过度,她的身体很坏,常年患病。而这样的时间,王顺友总是在路上。
有一次,韩萨病了,由于没有钱,去不了医院。其时儿子在校园,女儿去了亲戚家,她只好一个人躺在家里苦熬着。不知道熬了几天几夜,当王顺友从邮路上回来时,她现已说不出话来,望着老公,只需眼泪一股股地往下流。
有人曾问韩萨,想不想让王顺友持续跑邮路?她的眼泪一会儿出来了。“只需他天天在家,哪怕什么活也不干,我也快乐。可他送信送了20年,你要让他不送,他会受不了的。邮路是他的命,家是他的心哪!”
扁擔挑水两端搁,顾得了一头,顾不了另一头。王顺友对家人的内疚或许是他一辈子都无法放心的。他说:“马班邮路总得有人去走,就像当年为了革命胜利总得有人去献身。为了能传达党和政府的声响,为了能让更多的同乡们快乐,我这个小家舍了!”小家舍了,路上的家却让他付出了简直生命的悉数。在这个家,马是他的独爱。他说:“这么多年,跟我度过最苦、最难、最多的日子都是马,我跟我妻子儿女在一同的日子还没有跟马在一同的多,我心里一切的话都跟马说过!”
20年里,王顺友先后有过30多匹马,他能说得出每一匹马的脾气性情,还都给它们起了好听的姓名。其中有一匹叫青龙的马,一身洁白,跟上他的时分只需5岁,一向伴他走了13年。这匹特别有灵气的马,能记住王顺友在邮路上每一处习气歇息的当地,每逢天色渐晚,看到主人因疲倦而放慢了脚步时,它就会用嘴咬咬他的肩头,意思是说快点走。然后,便会单独箭步向前走去,等王顺友赶到歇息的当地时,它早已安静地等候在那里了。
让王顺友最为铭肌镂骨的是,这匹马救过他的命。
2005年1月6日,王顺友在倮波乡送完邮件后往回返,当他牵着马走到雅砻江边直奔吊桥时,不知怎的,青龙四个蹄子蹬地不愿走了。仅差十几米远,王顺友看到一队马帮上了吊桥,他想同他们搭个伴,便大声喊:“等一等……”可他的青龙一步不动。合理他急得又拉又扯时,一个现象让他惊呆了:吊桥一侧手臂粗的钢缆俄然开裂,桥身瞬间翻成九十度,走在桥上的3个人、6匹马悉数掉到江中,转眼间就被打着漩涡的江水吞没了。半响,他才回过神来,抱住他的青龙哭了。
这匹马现在现已18岁,他把它寄养在了一个农户家,隔上一些日子就会去看看。他说,平原上的马一般寿数30年,而天天走山路的马只能活20年。像青龙这样的好马,他还有过几匹,但有的老了;有的伤了,也有的现已死了。县上和省里的电视台拍了不少他和马在邮路上的片子,他历来不看。由于一看到他的那些马,心头就会流泪。20年里,他给了马太多的爱。
三个家,三重情,三份爱。王顺友因它们而流泪,也因它们而歌唱:因它们而苦楚,也因它们而美好。有人问,这三个家哪个最重要?他说:“哪个都放不下。”放不下,是由于连得紧。三个家,家家都连着同一颗心,一颗为了马班邮路而焚烧的心!
假如说马班邮路是高原上的彩虹,他就是绘织成这彩虹的索玛
王顺友牵着马一步一步专心地走着,从后边望曩昔,他的背驼得很凶猛。
在一般的作业岗位上,40岁正是一个黄金年纪,但对马班邮路上的乡邮员来说,40岁现已老了。和其他的乡邮员相同,王顺友患有风湿,头痛,胃痛等各种病症,别的,他还患有癫痫病,现在每天要靠吃药操控病况。
這位在木里的马班邮路上走得年初最长的人,还能走多远呢?
他说:“走到走不动停止。”
记者问:“假如让你重新做一次挑选,还会走马班邮路吗?”
“那不会变。”
“为什么?”
“马班邮路把我这一辈子的心翻开了,为党和政府干事,为同乡们干事,让我活得舒坦,豁亮!也让我觉得,自己在这个大山里是个少不得的人呢!”
“在一般人看来,一个牵着马送信的人能有多重要?”
“咱们木里山太大,太穷,没有邮路,同乡们就会觉得心头孤单了。现在咱们有十几条马班邮路,十几个乡邮员,每个人跑一条路,不起眼,可一切这些路加起来,就把同乡们和山外面的国际连在一同了,就把党与政府和木里连在一同了!”
记者的心被一种热辣辣的东西涨得满满的。
5月的凉山,雨后春笋盛开着一片一片火红的花儿,如彩虹洒落在高原,任意绚丽。同行的一位藏族朋友通知记者,这种花儿叫索玛,它只生长在海拔3800米以上的高原,低矮,根深,生命力极强,即便到了冬季,花儿没了,它紫红的枝干在太阳的照射下,仍然会像炭火相同通红。
噢,索玛花儿……
(新华社2005年6月2日,本刊有删减)